一是優化產業結構。重點發展紅心獼猴桃、茶葉(煙葉)、蔬菜(食用菌)、土雞、木本油料五大百億產業。到2020年,面積新增100萬畝以上,兼顧發展牛羊兔蜂、特色水產、中藥材、蒼溪梨、特色小水果、花卉、蠶桑等地方特色產業,大力延伸產業鏈條,使特色農畜水產品冷藏、初加工產值上升到特色農產品綜合產值30%以上。
二是優化布局結構。持續建設蒼溪、昭化紅心獼猴桃優勢區域;旺蒼、青川茶葉和劍閣、昭化煙葉優勢區域;朝天高山露地綠色蔬菜,利州、昭化城市調節蔬菜,劍閣、蒼溪加工外銷出口型蔬菜,青川、朝天、旺蒼、利州食用菌優勢區域;劍閣、朝天、青川、旺蒼、蒼溪土雞牛羊等優勢區域;朝天、青川、旺蒼核桃,青川、利州油橄欖,青川、旺蒼、昭化油牡丹和山桐子優勢區域,推進優勢特色產業向優勢區域和現代農業園區集中。
三是優化品種、品質結構。以市場需求為導向,引進、選育和推廣質優、豐產、抗病蟲等名特新優稀品種。到2020年,使名特優品種比例上升到80%,良種比例達95%以上。集成創新節本降耗、綠色有機和提質增效系列技術,年示范推廣面積200萬畝以上,綠色有機認證面積200萬畝,特色農產品的優質比重提高5%以上,特色農產品質量抽檢合格率達98%以上。
四是優化發展休閑農業等新型業態。支持發展休閑農業、創意農業、觀光農業、體驗農業和鄉村旅游,提升農業的生態價值、休閑價值和文化價值,實現農民多元化增收。到2020年,實現休閑農業綜合產值100億元,帶動40萬農民就業增收。